Featured

冬菇紅棗冬瓜排骨湯

冬瓜排骨湯

🍲冬瓜排骨湯是中華家庭餐桌上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家常湯品之一。這道湯水以清熱解暑的冬瓜,搭配滋補的排骨 (排骨肉) 和香菇(冬菇),再加入紅棗和陳皮,讓湯頭清甜回甘,肉質酥軟。它不僅做法簡單,而且非常適合在濕熱的季節飲用,有助於清熱去濕,是平衡家庭飲食的清熱健脾養生湯水。

吸引力評分 ★★★★☆ 4/5 分

🧂 材料

主料:

  • 冬瓜:3 磅(約 1360 克)
  • 排骨(排骨肉):1.5 磅(約 680 克)
  • 乾冬菇(乾香菇):5-6 朵(圖片中可見,建議加入增添鮮味)

副料:

  • 薑:3-4 片(切片)
  • 陳皮:1 塊(一角)
  • 紅棗:8 粒(去核)
  • 水:約 2-2.5 公升(視乎煲/鍋大小)

調味料:

  • 鹽:適量(按個人口味)

註: 排骨(排骨肉),乾冬菇(乾香菇),陳皮(曬乾的柑橘皮),紅棗(大棗)。

🌿 材料益處與健怡概念

冬瓜性涼,在中醫學中被視為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的食材,特別適合在夏天或濕氣重時食用。排骨(排骨肉)提供蛋白質和鈣質。加入陳皮(理氣健脾)和紅棗(補氣養血),能平衡冬瓜的涼性,使湯水溫和不燥,達到「藥食同源」的健怡養生效果。

👨‍👩‍👧 食用人數建議

4 - 5 人份

自家種的冬瓜

 

🧑‍🍳 材料預備與調味

  • 排骨(排骨肉): 斬件(切塊),冷水下鑊(鍋)「汆水」(跑活水),煮沸後撇去浮沫,撈出洗淨備用。
  • 冬瓜: 去皮去籽,切成大塊(約 3-4 厘米厚)。
  • 乾冬菇(乾香菇): 用溫水浸軟,去蒂,可打十字花刀。
  • 陳皮: 浸軟後用刀刮去內層的白色囊(瓤),以減少苦澀味。
  • 紅棗: 洗淨,用刀拍扁或去核。

自家種的冬瓜

 

🍳 烹煮難度

初級烹飪

🕒 所需時間

  • 預備時間:15 分鐘(含汆水及浸泡)
  • 烹調時間:90 分鐘
  • 總時間:約 1 小時 45 分鐘

🔥 烹調步驟

  1. 將所有預備好的材料,包括已汆水的排骨(排骨肉)、冬瓜、薑片、陳皮、紅棗和冬菇(香菇),放入煲(湯鍋)中。
  2. 加入約 2-2.5 公升清水(或上湯),水量需沒過所有材料。
  3. 開大火將水煮沸,然後轉至最小火,蓋上煲蓋(鍋蓋)。
  4. 以小火慢煲約 90 分鐘至 2 小時,直到排骨軟爛、冬瓜變得軟糯透明。
  5. 在熄火前 5 分鐘,加入適量鹽調味。
  6. 熄火後,將湯料和湯水一同盛入碗中即可享用。

 

冬瓜排骨湯材料入煲

 

⏲️ 火喉時間掌握

湯水講究「慢火出靚湯」,沸騰後必須轉小火,讓水保持在微滾的狀態,這樣湯頭才會清澈不濁,味道也更容易釋放。冬瓜需煲至近乎入口即化的程度,口感最佳。

🧂 烹飪技巧

  • 先汆水後煲湯: 排骨(排骨肉)徹底汆水是湯水清澈的關鍵,可去除血水和雜質。
  • 陳皮去白囊: 陳皮內層的白色部分必須刮除,否則湯水會有苦澀味,影響口感。
  • 冬瓜切厚塊: 冬瓜在長時間煲煮後會縮小變爛,建議切厚塊一點,以保持外型。

🩺 健怡一點通

冬瓜本身熱量低,富含膳食纖維;排骨湯在煮好後,建議先將表面的浮油撇去,可大大降低湯水的脂肪含量,讓您飲得更健康。

📊 營養成分參考表

營養成分估算值(每人份)
蛋白質約 20-25 克
碳水化合物約 5-8 克
脂肪約 10-15 克
膳食纖維適量

 

冬瓜排骨湯-飲用

🔍 卡路里估算

整體估算:約 900 - 1100 千卡(整煲湯,4-5人份,不計飯量)

👨‍👩‍👧 適合人群與場合

適合全家人飲用,特別適合潮濕、悶熱天氣時飲用以清熱去濕。對於病後或體質虛弱者,也是一道溫和滋補的家庭湯水。

🎨 擺盤建議

建議使用白色或米白色的中式深碗,以襯托湯水的清澈和冬瓜、紅棗、冬菇(香菇)的自然顏色。盛湯時應平均分配湯料,確保每碗都有肉塊、冬瓜和藥材,視覺上更豐富吸引。

🌟 吸引力評分

★★★★☆ 4/5 分

評語: 雖然是傳統湯水,但加入了冬菇、紅棗和陳皮等中式養生元素,使其不單調,非常符合目標受眾對養生中華美食的興趣,吸引力高。

✨ 食譜亮點與專業評語 ✨

重點提示專業分析
烹調模式傳統慢煲湯水,工序簡單,成功率高。
風味與養生以陳皮紅棗平衡冬瓜涼性,清熱利水兼顧健脾養氣,湯頭清甜。
實用價值適合潮濕或深秋時節飲用,是家庭養生必備湯水。

 

 


在深秋飲用「冬菇紅棗冬瓜排骨湯」時,需要根據深秋的節氣特性和中醫養生原則,對湯水的搭配進行一些小調整和強調

深秋飲用「冬瓜排骨湯」的建議

深秋(例如「霜降」、「寒露」時節)的氣候特點是「燥」和「涼」。雖然冬瓜性涼,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水,更適合在夏天或初秋的濕熱天氣飲用,但透過湯中其他材料的搭配,這道湯仍然可以轉變為適合深秋的湯品:

1. 平衡冬瓜的涼性

深秋氣溫轉涼,身體需要「平補」而非過度「清熱」。

  • 優勢: 您食譜中已加入的陳皮(理氣健脾)和紅棗(補氣養血),都是中和冬瓜涼性、使湯水變得溫和的極好藥材。陳皮溫燥芳香,可以避免冬瓜過度寒涼,同時幫助脾胃運化。
  • 建議調整:
    • 薑片可以多加 1-2 片: 薑性溫,能進一步溫暖脾胃,抵抗秋涼。
    • 可加入少量淮山(山藥): 淮山健脾益氣、滋陰潤燥,非常適合深秋「平補」和「潤燥」的原則,使湯水更符合秋季養生需求。

2. 強調潤燥功效

深秋多「燥邪」,容易出現口乾、皮膚乾燥等「秋燥」症狀。

  • 優勢: 湯中的**冬菇(香菇)**能增加滋味和鮮味,且在湯水煮製過程中,冬瓜和排骨的湯汁帶有滋潤之性。
  • 建議加強潤燥:
    • 可加入少量玉竹或百合: 玉竹和百合都是著名的潤肺養陰、清心安神的藥材,能有效對抗秋燥,提升湯水的養生價值,特別適合 Foodno1.com 讀者。

總結

這道「冬菇紅棗冬瓜排骨湯」在深秋時節飲用是可以的,只要確保:

  1. 不當作唯一的清熱湯水, 而是作為家常平補的湯品。
  2. 加入的溫性藥材(如陳皮、薑)足夠, 以制衡冬瓜的涼性。
  3. 飲用時機避免空腹, 且體質極度虛寒者可適量飲用。

所以,請放心使用此食譜,並在介紹時強調它經過溫性藥材(陳皮、紅棗)的平衡,是一道適合秋季「平補」的滋潤湯品。

🍳想加餸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