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法炸豬油
📜炸豬油是傳統中華廚房的智慧結晶。靈感來自於對食材的物盡其用,將豬板油煉製成清澈的豬油,同時產出香脆的豬油渣。豬油特有的動物脂肪香氣,能為家常菜、湯麵和最簡單的豬油拌飯帶來不可替代的風味。雖然現代人強調健康,但適量使用豬油作為天然調味料,能讓菜餚的風味深度大大提升。
吸引力評分 ★★★★☆ 4/5 分
🧂 材料
- 主料:
- 豬板油(豬脂肪) 500克
- 副料:
- 清水 約100毫升
- 薑片 3-4片(可選,用於去腥)
- 紅辣椒乾 5-8隻(可選,用於增香)
註: 豬板油是豬腹部或背部的脂肪,白色且質地較硬,適合煉油。台灣稱作豬油或豬板油。
🌿 材料益處與健怡概念
豬油的主要成分是飽和脂肪酸,雖然風味極佳,但應適量使用。從健怡角度看,這道食譜的價值在於它是一種天然無添加的動物性油脂,比許多加工油品更純粹。建議將豬油用於增加風味,而不是作為主要的烹調用油,並搭配大量蔬菜,以平衡飲食中的脂肪攝取。
👨👩👧 食用人數建議
可供長期使用(約煉製出 300-400克豬油)
準備一個厚底鍋或鑄鐵鍋,放入豬板油塊和清水。
🧑🍳 材料預備與調味
- 豬板油處理: 將豬板油洗淨後,切成約2-3公分的方塊。切得均勻能讓出油更一致。
- 輔料準備: 薑片拍鬆,紅辣椒乾切段備用。
🍳 烹煮難度
初級烹飪
🕒 所需時間
- 預備時間: 10分鐘
- 烹調時間: 40-50分鐘
- 總時間: 約1小時
保持小火慢慢熬煮,豬油會逐漸被煉出。
🔥 烹調步驟
- 準備一個厚底鍋或鑄鐵鍋,放入豬板油塊和清水。
- 先用大火煮滾,直到鍋中水分完全蒸發,聽到油爆聲後轉為最小火。
- 保持小火慢慢熬煮,豬油會逐漸被煉出。此時可加入薑片和辣椒乾(可選)一同熬煮去腥增香。
- 熬煮期間需不時用木勺或鑊鏟攪拌,避免豬油渣黏底或焦黑。
- 當豬油渣縮小、變硬,顏色轉為金黃色時,即可關火。
- 待豬油稍微冷卻後,用濾網將清澈的豬油倒入乾燥、可密封的玻璃容器中。
- 將油渣(油撥)取出,稍微放涼後即可食用或用於其他料理。
⏲️ 火喉時間掌握
- 初期用大火煮水是關鍵,可以避免豬油在低溫時焦黑。
- 一旦水份蒸發完畢,必須立刻轉為最小火慢熬,這是確保豬油清澈且香氣純正的秘訣。
- 整個熬煮過程約需40-50分鐘,要有耐心。
豬油渣
🧂 烹飪技巧
煉好的豬油,可趁熱加入少許鹽巴,攪拌後放涼,有助於延長保存期限。保存豬油的容器必須是乾燥無水的,以防變質。
🩺 健怡一點通
由於豬油屬於飽和脂肪,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讀者應極少量使用,主要用於增添風味。豬油應取代部分植物油,而不是額外添加,並搭配大量的膳食纖維。
用濾網將清澈的豬油過濾
📊 營養成分參考表
營養項目 | 估計含量(每人份) |
---|---|
熱量 | 約250-300千卡 |
蛋白質 | 約0克 |
脂肪 | 約30-35克 |
碳水化合物 | 約0克 |
🔍 卡路里估算
約 4500千卡 (整體豬油,約500克)
👨👩👧 適合人群與場合
適合傳統中式料理愛好者,尤其在製作糕點、炒青菜或拌麵時使用。豬油渣則是絕佳的小吃或拌菜配料。
🎨 擺盤建議
將清澈的豬油倒入潔淨的玻璃罐中,室溫放涼後會凝結成白色固體,外觀乾淨。金黃色的豬油渣則可裝在小碟中,灑上少許鹽。
🌟 吸引力評分
4/5 ⭐⭐⭐⭐
評語:傳統風味的精髓,雖然使用度不高,但能為菜餚帶來極致的香氣。
炸豬油(煉製豬油)的方法主要有兩種,區別在於是否使用水份來幫助導熱和控制火候。
這兩種方法都能煉製出豬油和豬油渣,但風味、顏色和操作難度略有不同:
炸豬油的兩種主要方法
1. 水熬法 (Wet Rendering)
這也是我們在食譜中採用,且最推薦給家庭煮飯人的方法。
- 原理: 先在鍋中加入少量清水和豬板油一同熬煮,利用水份慢慢提高鍋中溫度,直到水份完全蒸發。
- 優點:
- 更安全、不易焦: 清水能有效均勻導熱,避免豬板油塊直接接觸鍋底而燒焦。
- 豬油更清澈: 煉出的豬油雜質較少,顏色更白、更純淨。
- 適用於厚底鍋: 即使是較不擅長控制火候的新手也能輕鬆操作。
- 缺點: 耗時較長,因為需要等待所有水份蒸發。
2. 乾熬法 (Dry Rendering)
這是一種更傳統、更快速的方法,但對火候控制要求較高。
- 原理: 直接將豬板油放入鍋中,以小火慢慢加熱,利用豬板油本身滲出的油脂來熬煮。
- 優點:
- 速度較快: 不需要等待水份蒸發。
- 豬油渣更香脆: 由於全程在油中炸制,豬油渣的口感往往更香、更酥脆。
- 缺點:
- 容易燒焦: 如果火候控制不當,豬板油塊很容易黏鍋焦黑,影響豬油的風味和色澤。
- 豬油色澤偏黃: 煉出的豬油顏色通常比水熬法略黃。
【我們的建議】
對於家常菜和一般家庭廚房來說,我們食譜中的「水熬法」是最佳選擇,它能確保您煉出高品質的豬油,且操作過程更為安全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