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傳的中國飯桌禮儀
相信不少人兒時都被家人教導,無論家裡或在別人家裡吃飯,都要遵從各自相傳的飯桌禮儀,不管是否書香世代,也會有一套家族定例或傳統。
時至今日,社會上出現的「港孩」現象,以致怪獸家長的出現,都令中國人社會的長幼有序逐漸褪色,或許我們該從飯桌禮儀做起,重新整頓對自己或對子女的「家教」:-
- 在飲食方式上,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,中國人喜歡把數碟佳餚,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,各人有一碗飯,共同分享這數碟佳餚,故此飯吃完後,才可再添飯
- 夾起的食物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碗中,才可以放入口,直接把食物放入口是不禮貌的
- 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飯,是不會吃光桌上的食物,以免令請客的人誤以為食物預備不足,因而感到尷尬
- 吃飯時,要端起碗,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吃,不但吃相不雅,而且壓著胃部,影響消化
- 在夾菜時,應從碟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碟邊夾起,不要從碟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
- 不能用筷子在碟子裡尋尋覓覓,翻來倒去碟上的食物,眼睛也不可只望著碟子,讓人覺得你總是還未吃完嘴裡的,便已望著碟上的
- 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,遇到自己愛吃的菜,也不可連續不斷地猛吃
- 不能把碟子放到自己跟前,大吃特吃,要顧及同桌的長輩和家人,並不時要替同桌的人夾食物
- 如果碟上的食物已不多,你又想把它吃過清光,應徵詢同桌人的意見,當別人表示不吃時,你才可以把它吃光
- 要閉嘴咀嚼,細嚼而慢慢吞下,這不僅有利消化,也是禮儀上的要求。決不能張開大嘴,大塊往嘴裡塞,狼吞虎嚥
- 不可夾起飯菜時,伸長脖子,張開大嘴,伸長舌頭去接菜
- 夾食物時,不要碰到鄰座,不要把碟裡的食物撥到桌子上,不要把湯潑出或滴到桌子上
- 嘴角沾有飯,要用紙巾或餐巾抹去,不要用脷去舔
- 咀嚼食物時,嘴裡不要發出聲音,口含食物,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,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,或者誤入氣管。若真的需要與家人交談時,應輕聲細語
- 吐出的骨頭、魚骨、菜渣,要用筷子或用手取出,放在面前的桌上,不能直接吐到桌上或地上
- 如果要咳嗽,打噴嚏,要用手或紙巾捂住嘴,並把頭向後方。吃食物吃到沙粒或咽喉裡有痰,要離座去處理
- 在吃飯過程中,要盡量自己去添飯,並主動給長輩添飯或夾食物,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、夾食物時,要道謝
- 吃飯時要集中精神,小朋友在吃飯時常看電視或看書報,是不良習慣,既不衛生,又影響消化,還會損害視力